上市公司分紅作為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券商積極響應政策導向,不斷完善投資者回報機制。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券商分紅總額突破500億元,創下近三年新高。
筆者認為,上市券商分紅總額創新高,不僅是證券行業盈利能力穩步提升、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以及行業生態積極變革的直觀體現,而且反映了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背景下券商角色和功能性的轉變,蘊含著多重關鍵信號。
首先,券商分紅總額創新高反映出行業發展模式、經營理念的轉變。2024年之前,參與中期分紅的上市券商寥寥無幾。從2024年開始,上市券商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增加分紅頻次,大力推動實施一年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等舉措,并制定踐行“未來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提質增效重回報”等相關方案,打造“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股東價值回報機制,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高度關注的分紅問題得到了積極回應。如今,券商不再局限于單純追求自身業務的拓展和利潤的積累,而是將投資者的利益訴求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實實在在地把利潤拿出來與投資者分享,實現市值管理與投資者利益的協同,有效增強了投資者對券商的信心。
事實上,常態化分紅機制的構建,能讓投資者更穩定、更可預期地分享企業成長紅利,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并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助于營造“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良好市場環境;同時,能夠顯著提升券商整體的形象和聲譽,增強投資者的信任和認可,為券商的長期穩健發展筑牢根基。
其次,券商分紅總額創新高的背后,是穩健的盈利能力和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作支撐。截至2024年末,證券行業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12.9萬億元、3.1萬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9.3%、6.1%,市場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自營業務作為核心增長動能持續發力,國際業務借助跨境資本配置熱潮成為重要增長極,經紀業務隨市場回暖穩健復蘇,三大業務板塊協同推動券商業績上揚。比如,2024年證券行業自營業務收入1740.7億元,同比增長43%,占營業收入的38.6%,凸顯了自營業務的重要支撐作用;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國際業務收入均超百億元,且同比增幅較大。這些數據表明,盡管部分業務收入面臨壓力,但券商通過優化業務結構、拓展業務領域,實現了盈利的穩定增長,為高額分紅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券商分紅總額創新高,既是政策引導的結果,也是行業轉型成果的階段性體現,更是行業聚焦主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次出臺政策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包括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增強分紅穩定性等要求,中國證監會發布相關意見加強現金分紅監管,并實施《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為券商分紅提供導向與規范。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監管要求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券商加快從傳統通道業務向多元化、專業化業務模式轉型,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為持續高額分紅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體而言,分紅總額創新高是證券行業積極向好的信號,充分展現了證券行業在盈利能力、投資者回報和業務轉型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隨著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和轉型的縱深推進,未來券商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和分紅能力,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