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
辟謠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發生5.5級地震,警惕這些網絡謠言!
詳情:5月12日,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發生5.5級地震。截至目前,有關部門暫未收到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報告,當地通訊、供電、交通正常。但個別自媒體賬號為博眼球,利用AI智能技術拼接舊圖,惡意散布地震受災、救援、房屋損毀等不實圖文、視頻,嚴重誤導網民,制造恐慌。網信部門提醒:請大家關注官方發布的權威信息,積極傳播正能量,共同為抗震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故意編造、傳播地震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嚴懲。(來源:“西藏舉報”微信公眾號)
誤區 食品保質期越長,防腐劑越多?
真相:并非如此。食品保質期的長短,與食品自身特性、生產工藝和儲存條件有關,并非僅由防腐劑的多少決定。
從食品自身特性來看,高糖、高鹽、高酸的食物,如蜂蜜、泡菜、醋等,由于它們所含的物質具有天然防腐作用,其保質期相對較長。從生產工藝來看,傳統的干燥、鹽漬、糖漬、低溫等方法都是實現長期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生產過程中通過高溫滅菌和無菌灌裝技術,不添加防腐劑,也可以大幅度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此外,適當的外部包裝也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比如真空、密封、充惰性氣體等包裝方式,都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關注 2025年4月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799.9萬件
詳情:2025年4月,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指導全國各級網信舉報工作部門、主要網站平臺受理網民舉報色情、賭博、侵權、謠言等違法和不良信息1799.9萬件,環比下降2.6%、同比下降10.4%。其中,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受理舉報41.0萬件,環比增長4.9%、同比下降3.8%;各地網信舉報工作部門受理舉報61.9萬件,環比下降24.9%、同比下降59.0%;全國主要網站平臺受理舉報1696.9萬件,環比下降1.7%、同比下降6.5%。在全國主要網站平臺受理的舉報中,主要商業網站平臺受理量1550.8萬件,占91.4%。目前全國各主要網站平臺不斷暢通舉報渠道、受理處置網民舉報。歡迎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網絡綜合治理,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網址:www.12377.cn
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
舉報客戶端:網絡舉報(來源:“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微信公眾號)
通報 河南公布5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例
詳情:4月,河南省持續做好涉社會民生、公共政策、教育領域等網絡謠言的發現辟除,有力打擊謠言傳播,維護清朗網絡空間。現對5起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案例一:網民王某某在網上發布“南陽一幼兒園工作人員販賣人口”相關信息,引發關注。經調查,南陽未發生相關事件,王某某為蹭流量、博眼球,編造、傳播網絡謠言,其行為已構成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公安機關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二:4月16日,網絡平臺賬號“正在新聞”“搜狐千里眼”等發布信息稱“4月16日,河南鄭州,胡女士報料稱自己于13日打網約車時遭到司機人身攻擊辱罵”。經鄭州市交通運輸局證實,網約車公司反饋該網約車訂單事發地不在鄭州,此信息系不實信息。目前該不實信息已刪除。
案例三:4月12日,焦作市網信辦接網民舉報,某平臺個人賬號發布視頻稱:“昨晚大風,不知神仙去哪了。”視頻顯示,位于焦作龍源湖公園的夸父雕像不見了。經現場查證,雕像還在原處,視頻內容為不實信息。目前,焦作市網信辦已對賬號主辦者進行批評教育。
案例四:許昌市委網信辦接群眾舉報,短視頻賬號“河南編制內推(有償)”發布視頻信息“許昌市人社局最新計劃2209個崗位,免除筆試,全部入編”。經向許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實,并無此招聘計劃,該視頻信息為不實信息。公安部門已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
案例五:4月29日,網民“千萬別說隨便”在網絡平臺發布一則文章稱“2025年4月28日|河南南陽發生嚴重火災,已致14人遇難”。經查證,4月28日,南陽未發生該文章所涉及的火災。賬號主體人已交至屬地依法處置,目前該不實信息已刪除。(來源:“清朗河南”微信公眾號)
統籌:屈紹輝 策劃:董曉 編輯:芮靜 設計:肖麗麗 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