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消費是觀察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
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文旅消費多點開花。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3%。
交通運輸部信息顯示,5月1日至5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0%,其中鐵路、水路和民航的客運量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員流動帶來了服務消費持續升溫,餐飲文旅市場紅火。據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全國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8.7%。截至5月5日,美團平臺上,由異地游客貢獻的地方特色菜餐飲堂食訂單量同比增逾105%,成為最熱品類。
“五一”假期,全國旅游消費欣欣向榮。根據多地曬出的旅游“成績單”,僅假期前三天,浙江、黑龍江、湖北、甘肅、廣東、浙江等多省接待游客數量和實現旅游總收入均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在線旅游平臺發布的報告顯示,出行目的地呈現“超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依然熱門,低線城市旅游消費加速釋放”的特點。
攜程數據顯示,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前十名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重慶、南京、武漢、深圳、西安。飛豬數據顯示,新疆北屯、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云南怒江、海南屯昌等地旅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平均增長超100%。途牛分析,近年來,高速公路、高鐵及機場網絡不斷拓展,覆蓋范圍延伸至更多低線城市和縣城,為低線城市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進一步推動旅游消費需求的快速釋放。
這個假期是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后的首個“五一”假期,入境游表現尤為亮眼。攜程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文化體驗與多元玩法成為吸引外國游客的核心動力。在廣西龍脊梯田,“開耕節”吸引了眾多外國游客;在成都,“菜市場采買+烹飪教學+餐桌呈現與品鑒”的全流程產品,吸引了大量海外美食愛好者。外國游客在中國,不僅享受了風景名勝,還積極購物消費,“來滬掃貨”“外國人拖著行李箱去義烏采購”等成為熱門話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隨著簽證、移民、口岸和消費支付便利化政策效應釋放,國家和地方對外人文交流和旅游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入境旅游進入快速復蘇的新通道和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商品消費方面,這個假期以舊換新政策進一步顯效。據統計,假期期間,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家電、汽車、通信器材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5.5%、13.7%、10.5%。商務部重點監測電商平臺智能家居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0%。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