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金融監管局發布行政處罰調查通知書公告,匯才保險代理(深圳)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繳納2023年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監管費、未報告繳存保證金或者投保職業責任保險等行為,被深圳金融監管局立案調查。
同時,由于目前深圳金融監管局已無法通過其他方式聯系到該公司,現通過公告方式責令該公司于2025年4月10日前向深圳金融監管局提供2022年至2024年間已繳存保證金或者投保職業責任保險的相關證明材料,并積極配合調查,如實說明有關情況,提供有關資料、文件。否則,將被視為拒絕或者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并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天眼查顯示,匯才保險代理目前已有6條限制消費令,涉案總金額達376.16萬元。
上述事件折射出的保險中介當下困境,再次引發業界關注。
保險中介大批離場
近年來,行業中“去中介化”呼聲愈盛,加之多地監管部門頻頻發文,整頓保險中介機構“多、散、亂”的情況,重點完成無場所、無人員、無業務機構的市場退出和“睡眠”機構的清虛提質,全國范圍內保險中介機構進行自查整改,一批又一批規模小、利潤薄、管理松散的兼業代理機構被淘汰出局。
尤其當監管部門力推“報行合一”,不僅從業人員及經代公司的收益下滑,業務量小、專業能力較低的經代渠道從業者加速剝落。
經代同業交流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可計算同比的33家人身險企經代渠道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7.36億元,同比大降54%。2022年—2023年,前述33家險企該渠道創造的保費收入穩步上升,分別實現保費增速8%、79%。
另據統計數據,2024年,多達數百家保險中介機構的保險兼業代理業務許可證或中介許可證被注銷。
轉變賽道或調整考核
有的中介選擇徹底退出市場,也有中介決定轉變賽道。
2024年5月,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山東昌宏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該公司主營業務擬由“保險產品代理銷售”變更為“碳纖維、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設計和銷售”,并表示,此舉是基于公司發展戰略和規劃所需,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
同樣是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民太安財產保險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24年更名為“民太安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剔除了原有保險相關服務,新增大量人工智能類業務。
面對沖擊,一些大型保險中介也積極謀變。
明亞保險經紀副總裁王鵬認為,應對“報行合一”,最核心的是提升產能。激發比原來更大的能量,才有可能平穩度過。明亞保險采取的方法是反向激勵,考核標準不下調,業務員要維持同樣的傭金水平才能完成考核,這意味著他要比以前做更多的保費。一旦達到,公司愿意提升相應的補貼和特殊津貼,以此激勵所有人共同承接政策變化,用“把蛋糕做大”的方式來提升產能,渡過難關。
泛華控股集團董事兼首席戰略官林創斌曾在2024年中談到,以前業務員賣一份保單就能生存一個禮拜或一個月,“報行合一”落地之后可能需要賣兩份或以上,這是一種淘汰制度,如果不專業化、不職業化,業務員在行業就不能生存,這是非常現實的現象。這迫使泛華也在改變基本法,改變招人的指標。坦白來說,現在只能招有希望成為MDRT(百萬圓桌)潛力的人才,沒有潛力成為MDRT的人,在行業就沒有生存空間。另外,中后臺要降低成本,把從前集團的一些利潤空間讓利給前線。
責編:王璐璐
排版:劉珺宇
校對:王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