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1日晚,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他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將美國處方藥價格與其他國家掛鉤從而大幅降低國民醫療支出。
這項名為“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 MFN)的政策,標志著特朗普再次試圖通過行政手段改革藥品定價體系,回應長期困擾美國公眾的高藥價問題。
“我們的國家終將得到公平對待,國民的醫療費用將前所未有地降低”,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表示,“最重要的是,美國將節省數萬億美元。”
根據特朗普的設想,美國政府在為醫保計劃支付藥品費用時,將參考其他發達國家的藥價水平。而這些國家通常采取單一支付者醫保體系(Single-payer system),能以集體談判的方式壓低藥價,享有更為優惠的定價。
目前尚不清楚該命令具體適用于哪些政府項目,也未明確涉及的藥品種類。不過從特朗普以往的政策走向來看,極有可能針對癌癥藥物及高價慢性病治療藥物。
美國的高藥價問題一直備受詬病。健康政策研究組織KFF的數據顯示,糖尿病藥物Jardiance在美國的30天治療周期標價高達611美元,而在瑞士僅為70美元,日本更是低至35美元。
事實上,這并非特朗普首次提出“最惠國”藥品定價政策。在第一任期內,他曾嘗試實施類似舉措,涵蓋部分癌癥藥物和聯邦醫保項目中的高價藥物,但由于程序性問題,該措施最終被法院駁回,拜登政府也未將其延續。
此次再度提出“最惠國”藥品定價政策,特朗普顯然希望通過行政命令繞開國會立法程序,加速政策落地。
對此,美國制藥行業迅速表達了反對立場。美國制藥研究與制造商協會(PhRMA)高級副總裁亞歷克斯·施賴弗表示:“任何形式的政府藥物定價對美國患者都是有害的?!彼J為,該政策不僅將削弱行業創新能力,還可能迫使制藥公司退出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險的項目,最終損害患者利益。
根據制藥企業的估算,“最惠國”藥品定價政策若全面實施,未來十年將給該行業帶來超過1萬億美元的損失。這一數字加劇了業界的不安,近期已有多位藥企高管積極游說國會,力阻該政策被納入現有醫保改革或減稅相關法案。
特朗普則強硬回應藥企質疑,指責他們長期以來利用“研發成本”作為借口,將全球藥品研發支出負擔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制藥公司多年來一直說那是研發成本,這些成本理所當然地全部由美國的‘冤大頭’來承擔”,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寫道,“政治捐款可以創造奇跡,但不是對我,也不是對共和黨。我們要做正確的事情——這也是民主黨人多年來一直在爭取的事情。”
他還暗示,制藥行業在白宮的影響力已不復以往,政府將在這場政策拉鋸戰中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特朗普此舉被視為迎合對高藥價不滿的選民情緒,盡管政策細節尚未公布,但勢必將在政界、產業界與民眾之間引發新一輪激辯。
如果政策得以推行,影響可能不止于藥價層面,還將觸及醫保支出結構、醫保公司參與意愿以及藥品可及性等深層問題,或成為美國藥品政策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
記者 顏凌康
文字編輯 王哲希
版面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