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人工智能(AI)芯片大廠AMD公布了超出市場預期的2025財年第一季財報,同時第二季的預測也超出了市場預期。不過,由于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影響,AMD預計2025年將損失15億美元。
具體來看,AMD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4億美元,同比增長36%,分析師預期71.2億美元,四季度同比增長24%;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為15.66億美元,同比增長55%,四季度同比增長42%;毛利率為54%,持平四季度,上年同期為52%。
一季度AMD的數據中心、客戶端和游戲業務均超預期增長。總營收提速主要源于,包含PC芯片在內的客戶端業務大幅提速,同比增速從四季度的58%升至68%。客戶端業務的收入還刷新了四季度所創的單季最高紀錄。
業績指引顯示,AMD預計二季度營收增長仍強于華爾街預期。二季度營收預計在74億美元,上下浮動3億美元,即71億至77億美元,分析師預期72.4億美元。非GAAP口徑下,公司二季度毛利率預計為43%,其中計入了美國新出口管制將產生的約8億美元費用。剔除此費用影響,毛利率預計約為54%,持平一季度。
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Lisa Su)在周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新限制措施的大部分影響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顯現。盡管面臨新的管控,蘇姿豐仍預計公司數據中心業務的AI芯片收入今年將實現“強勁的兩位數增長”。
中國約占AMD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出口管控的影響將使華爾街預測的310.3億美元收入減少近5%。AMD財務總監Jean Hu在業績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表示,2025年15億美元的收入損失是由于4月份的新一輪出口管控所致。
據了解,美國在過去幾年來頻頻升級其對中國芯片出口限制。今年4月中旬,美國針對英偉達H20、AMD MI308芯片等實施了新一輪的出口管制,使得這些芯片對中國等地區出口受限。
與AMD類似,英偉達近日也對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發出預警。英偉達CEO黃仁勛于當地時間周二(5月6日)表示,中國的AI芯片市場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可能將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若無法參與其中將是一項“巨大損失”。
英偉達此前曾表示,未來向中國出口H20芯片時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證,此舉將導致公司損失55億美元。
由于H20是專為中國市場定制,英偉達為了應對中國市場的需求也準備了大量的備貨和預定了大量的產能。根據測算,55億美元損失如果換算成H20的卡,則合100多萬張卡。
有知情人士透露,面對出口限制,英偉達正積極調整其AI芯片設計,以適應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規定,新芯片樣品最快可能在6月問世。同時,該公司也在研發最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的中國特規版。
據美國研究機構ITIF在其最新報告中所說,美國過度嚴格的出口管制削弱了美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
該機構表示:“如果美國企業無法進入全球市場,美國就無法在人工智能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單靠美國市場根本無法支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必須進入規模化的全球市場,才能獲得足夠的收入,用于將下一代產品推向市場這一耗資巨大的努力。”
而且,在過去,美國的芯片政策頻頻變化。在ITIF看來,這種不確定性和快速的政策變化不僅針對中國——它們損害了遵守規則的美國公司,限制了它們在全球的競爭力,并將國際客戶推向了中國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