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9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
會上,央行分別就數量型、價格型和結構型工具發布十項政策;金融監管總局就房地產、資本市場、企業融資并購、穩外貿、支持科技創新五個方向提出八項增量政策;證監會就完善資本市場“1+N”體系、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性、增強資本市場底氣和信心方面提出各項措施。
受訪專家認為,從貨幣端到資本市場,從實體經濟到房地產,本次金融政策組合拳環環相扣,進一步為市場注入信心和力量。本次會議發聲既體現了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精準把控,也展現了中央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戰略定力。
要點一:降準降息齊發
潘功勝在會上正式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本次降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二是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三是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繼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準以來,兩個貨幣政策“大招”再次同時出手,表明今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在穩增長方向全面發力。
“在當前時點宣布降息降準,能夠有效激發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擴投資促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是當前對沖外部波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王青說。
要點二: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
央行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利率同步調整。
此次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范圍既包括新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也包括存量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后,新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將執行新的利率,此前已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將在2026年1月1日起下調。
據測算,以一筆金額100萬元、期限30年、等額本息還款的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為例,月供將由4136元降至4003元,減少約133元,總利息支出將減少約4.76萬元。
中國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央行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既是順應市場利率變化,及時推動降低居民公積金貸款成本的表現,也有助于提升公積金貸款對居民的吸引力,支持居民根據自身需要擴大住房消費。
要點三: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
潘功勝還明確要擴大部分存量工具的額度。具體來看,央行增加3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等。
央行此次在結構性貨幣政策領域推出較多政策措施,這既體現了政策的精準性,也表明貨幣政策將繼續堅守“適度寬松”基調,不會搞大水漫灌。
王青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推出的系列措施可歸結為“量增、價降”,旨在強化金融對科技創新、居民消費、小微企業、房地產市場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是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支持提振消費,穩定和擴大內需,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婁飛鵬認為,這也是在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養老領域的支持,更好地發展養老金融,服務廣大居民。
要點四:合并兩項支持資本市場貨幣工具
央行優化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將5000億元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30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這兩個工具的額度合并使用,總額度8000億元。
2024年10月,為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創設了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即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分別為5000億元和3000億元。
新舉措釋放強烈的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信號。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在受訪時表示,這意味著央行愿意通過增加流動性供給,直接支持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發展。這不僅有助于緩解當前市場的資金壓力,還能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企業融資,特別是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支持,同時也表明了政府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堅定決心。
要點五:支持打贏保交房攻堅戰
金融監管總局近期將推出8項增量政策。李云澤在會上表示,穩樓市方面,扎實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擴圍增效,支持打贏保交房攻堅戰。下一步將加快完善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包括房地產開發、個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貸款管理辦法。
2021年“三道紅線”落地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及銷售增速掉檔,中國房地產發展進入新階段。在經歷兩年的房地產行業調整之后,2023年12月以來,中國房地產政策出現大幅調整,全力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隨著政策組合拳的落地,中國商品銷售面積在2024年下半年出現較為顯著的增速回暖。
東北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張超越對記者表示,此次,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預計將在商品房貸款門檻調整(如首付比例和利率市場化調整)、住房租賃貸款政策支持、強化存量房貸利率動態調整等方面有所行動。政策的進一步放松,預計將緩解中低收入群體和新市民的購房壓力,利好剛需購房群體,也有助于釋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房地產行業平穩轉型。
要點六:鼓勵險企加大入市力度
穩股市方面,李云澤表示,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試點范圍。近期擬再批復600億元,為市場注入更多的增量資金。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動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調動機構的積極性,促進實現“長錢長投”。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明確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范圍,調整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風險因子,降低短期業績考核壓力,引導保險資金從“避險型配置”轉向“價值型投資”,為資本市場注入穩定力量。
要點七:支持小微、民營、外貿
在穩企業方面,李云澤表示,盡快推出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一攬子政策,做深做實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助力穩企業穩經濟。制定實施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提供精準服務,全力幫扶穩定經營、拓展市場。
小微企業是我國重要的就業吸納主體,我國財政政策思路強調“以工代賑”,通過維護企業主體,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增長。張超越表示,對于小微企業而言,生產經營活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現金流的保障。此次系列政策的重要抓手是強化金融紓困,推動簡化銀行審批流程,加大貸款投放,緩解資金周轉問題,減輕經營負擔。
“在海外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舒緩外貿企業的貸款和續貸壓力,尤其是對受關稅影響嚴重的企業,將在很大程度上緩沖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企業的沖擊,助力企業度過特殊時期。”張超越說,政策也助力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為外貿企業開拓空間。
要點八: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
證監會打出一攬子穩市“組合拳”。吳清表示,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擇機發布,在市場層次、審核機制、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進一步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
余豐慧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增強市場的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預計接下來的重要政策可能包括優化上市條件,為新經濟企業創造更加友好的融資環境;完善市場層次審核機制,提高審核效率和透明度;強化投資者保護措施,如通過更嚴格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投資者權益。
“監管還可能會推出一些激勵措施,鼓勵創新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和發展。”余豐慧說。
要點九:推動公募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吳清表示,抓緊印發和落實《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更好地體現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同甘共苦、共同發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
恒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在受訪時表示,公募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同甘共苦、相互成就,就是努力要讓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經營目標與基金持有人的投資目標相一致。通過為更廣泛的投資者帶來更豐厚的長期回報,來提升公募基金經理人的品牌榮譽與收入利潤。在強化跟投機制的基礎上,以持有人的長期回報來考核基金經理的業績,對業績不佳的基金降低管理費,打破管理人“旱澇保收”,而持有人“雪上加霜”的收費模式。
在韓瑋看來,這些措施將推動公募基金公司在產品設計、基金營銷、投資管理、風險控制等領域,全面向提升投資者回報的方向變革。通過公募基金的賺錢效應,可以堅定基金持有人的信心,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耐心資金入市,這將有力推動全行業主動管理型基金的高質量發展。
要點十: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吳清表示,證監會將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穩步推出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記者采訪獲悉,在國際局勢風云激蕩之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意義重大。中短期而言,這將有力推動上海成為“雙循環”的關鍵樞紐,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長期而言,對加快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早日實現中國夢都具有深遠意義。
韓瑋表示,下一步,政策將簡化外資參與A股市場的流程,推動上海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擴大上海自貿區跨境資金池試點,推動“滬港通”“滬倫通”擴容,完善跨境金融監管協作機制,防范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強化上海金融法治環境,推動國際仲裁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