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付能力是衡量保險公司資本充足情況的關鍵指標,持續受到業界關注。
近日,保險公司紛紛披露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4月30日,披露了最新償付能力指標和去年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的保險公司中,共有4家償付能力不達標,包括1家人身險公司和3家財險公司:華匯人壽、華安保險、安華農險、亞太財險。
根據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人身險公司方面,華匯人壽2024年三季度、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均為C級;財險公司方面,華安保險、安華農險等公司2024年三季度、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均為C類,亞太財險則為新增不達標公司,該公司2024年三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B類,四季度降至C類。
根據規定,償付能力監管指標主要關注三個關鍵指標: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項要求的,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即核心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高質量資本的充足狀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即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總體充足狀況;風險綜合評級,即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綜合風險的評價,衡量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風險的大小。
此外,部分公司2024年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尚未出爐和披露。例如,前海財險2024年第二、三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尚不知第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情況。
也有一些保險公司退出了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之列。
人身險公司方面,三峽人壽和北大方正人壽風險綜合評級在2024年二季度從D級上升為C類后,2024年四季度進一步上升為B類。財險公司方面,珠峰財險風險綜合評級從2024年三季度的C類上升為四季度的B類。
保險公司采取了多種方法提升償付能力,包括加強管理、股東增資、發行債券等。2024年,我國保險公司新發債券規模達到1175億元。多家保險公司提及,發債募集的資金將用于補充發行人資本,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
剔除未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風險公司,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情況總體穩健。根據此前金融監管總局披露,至2024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9.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9.1%,較2023年末分別提升2.3個百分點和10.9個百分點。至2024年三季度末,187家保險公司中有21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C或D類,較2023年末減少4家。
梳理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問題,問題包括可資本化風險、公司治理等方面。
華安保險披露,公司最近兩期(2024年三季度、2024年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主要在可資本化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等領域存在一定風險。
該公司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2025年,公司將持續提升風控服務能力,以強總部、一司一策、客群經營為抓手積極推動公司全系統“提質增效”,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基礎。隨著公司經營持續改善、償付能力穩步提升,風險綜合評級相關風險因素將會逐步得到化解。
安華農險披露,公司2024年三季度及四季度法人機構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結果均為C類,主要原因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風險。根據監管部門的整改要求,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有關整改工作,已取得實質進展。
華匯人壽披露,因公司治理相關問題整改工作尚未完成,監管部門于2022年一季度將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B類變為C類。該公司已連續12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該公司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通過對主要風險情況的分析,目前公司償付能力充足,資產流動性較好,償付能力風險(除公司治理相關風險外)處于較低且可控的狀態。
償付能力達標的保險公司中,也有公司面臨資本補充壓力。例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國聯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54.74%和103.97%,償付能力充足率已接近監管“紅線”。
國聯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完善制度、優化流程、分析評估等手段提高難以資本化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推進難以資本化風險薄弱指標的優化提升工作。另外,公司引戰增資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以進一步強化資本管理,提升可資本化風險評價得分。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