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迎來雙重利好!
關稅反制題材持續強勢
4月8日早盤,A股迎來反攻,上證指數低開高走,收盤漲近1%。創業板指收盤漲1.78%,盤中一度漲超3.8%。大消費相關板塊表現搶眼,酒店餐飲、商業連鎖、旅游、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指數漲超3%。
商業連鎖行業中,多只股票觸及漲停板,孩子王早盤收獲“20cm”漲停板,國芳集團、東百集團、永輝超市、供銷大集、紅旗連鎖、愛嬰室、中百集團等多股漲停。
與關稅反制相關的題材種業、水產品、糧食概念今日繼續走強。種業指數早盤漲幅近13%,秋樂種業繼昨日收獲“30cm”漲停板后,今日早盤再次收獲“30cm”漲停,成為本輪大盤調整以來最大黑馬。神農種業漲幅20%,漲幅靠前的還有康農種業、萬向德農、敦煌種業、綠亨科技、荃銀高科等。
中信證券表示,反制關稅措施之下,農業種植產業鏈是稀缺的、直接受益的板塊。第一,本輪關稅風暴再次凸顯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種源自主可控,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種業板塊或將再受政策強力支持。第二,提振農產品價格,直接帶來種業、種植公司業績增長預期;農產品加工板塊預計也將出現結構性個股機會。
北京創新醫藥迎來2.0版專項扶持
北京市連續第二年出臺支持創新醫藥發展的專項政策。4月7日,北京市醫保局等九部門發布《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簡稱《若干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創新藥械研、產、審、用全鏈條政策支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培育優質創新生態,推動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將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整體用時進一步壓縮至20周以內、新獲批創新藥械產品數量不少于15個等創新舉措。
《若干措施》提出,要充分利用醫療、醫保、醫藥數據,構建行業數據可信空間,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標準和采集、清洗、脫敏、標注技術指南。建立醫療健康數據標注協作機制,形成規模化專業標注能力,全年建成不少于5個基于器官的高質量數據集,數據規模達50TB。支持醫企面向藥物研發、多中心臨床試驗、藥物警戒、遠程會診等場景,暢通數據安全出境便利化路徑,加快推動跨主體高頻流通利用。
同時,《若干措施》明確,鼓勵企業在京設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加強數據需求對接,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靶點發現、新機制探索、化合物篩選、病例隨訪等研究。建設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測評體系,面向AI+病理、AI+醫學影像、AI+輔助診斷、AI+手術規劃、AI+制藥等方向,支持不少于10個場景的模型開發應用。
創新藥發展潛力十足
同一天,深圳也發布了支持創新藥發展的重磅文件。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印發《深圳市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創新產品應用推廣。以更大力度支持創新性強、療效確切、臨床急需的創新藥械進入醫院、進入醫保,大力發展“首發經濟”。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關稅政策沖擊下,對醫藥產業鏈的影響較為復雜,并且可能仍然存在變數。本次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中,藥品暫不涉及。目前時點,看好暫不受關稅影響的創新藥行業,自主可控下的器械、血制品國內份額提升機會,內需為主的中藥、藥店及流通等行業與關稅關聯度不大。長期看,出海仍應該是醫藥企業重要的戰略方向,堅定看好出海帶來的增量機會。
近年來,國家醫保目錄常態化調整,將創新藥從上市到納入醫保的時間大大縮短,為新藥快速進入市場提供了可能。
2024年國家醫保目錄納入的“全球新”創新藥數量創新高,是對創新藥企最直接的激勵。此外,國家醫保局透露,初步匡算,近年來推行的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為新藥耗、新技術的準入以及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創造了超5000億元的醫保基金空間,給新藥納入目錄提供了支撐。這意味著,未來,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仍有較大空間。
高增長創新藥概念股出爐
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今年創新藥概念股整體表現平淡。數據寶統計,截至4月7日收盤,創新藥概念股今年以來平均下跌2.15%。澤璟制藥-U、艾力斯、榮昌生物、康弘藥業、海思科、艾迪藥業6股累計漲幅超20%。微芯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U、康泰生物、ST香雪等年內跌幅超15%。
業績數據方面,根據年報、業績快報、預告凈利潤下限(無下限則取公告數值)計算,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含扭虧為盈)的創新藥概念股有20只。海正藥業、海普瑞、億帆醫藥、南模生物、神州細胞-U凈利潤為扭虧狀態。
以海正藥業為例,公司2024年實現凈利潤6.01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虧損0.93億元。報告期內,公司聚力營銷轉型與變革,克服產品降價等因素影響,主要產品獲得較好的增長;同時通過技術革新和運營效率的提升,降本增效明顯,有效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此外,公司因定向可轉換公司債券回售事項,增加投資收益約1.55億元。
部分公司在上一年盈利的情況下,2024年凈利潤有望大幅增長,如北大醫藥、諾泰生物、艾力斯、甘李藥業、皓元醫藥、恒瑞醫藥等。
以龍頭公司恒瑞醫藥為例,公司2024年實現凈利潤63.37億元,同比增長47.28%。報告期內,公司創新藥銷售收入達138.92億元(含稅,不含對外許可收入),同比增長30.6%。公司2款1類創新藥(富馬酸泰吉利定、夫那奇珠單抗)獲批上市,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在中國獲批上市17款新分子實體藥物(1類創新藥)、4款其他創新藥(2類新藥)。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校對:姚遠